MAHA:


东方写字的奇特妙韵


经,要随【气】
典,要随【心】



墨留三昧

智存千古

流水不腐

户枢不蠹



导言:



走秋的时刻,是心归于一处的时刻。

入秋的深意,是心开始启蒙的究竟。


一叶一树,都是世界的自然风华。

一感一悟,都是智慧的心意馈赠。


人历一事,在于【超越】。

人活一世,在于【悟解】。


给生活长心,为心田悟道。

长物以悦人,书香以为德。


若有闲暇,需要给自己出一些喜好的科目来陶冶自己。


若有使命,更需要择一国粹历练之、深爱之,将之内化而传延下去。





【1】



国人讲求尊严,更讲求声名。

为人坦荡者更在意两个方面。


其一曰:【人品】。

其二曰:【声望】。


人活一辈子几十年,无非是以真诚与正直与人交善。


行走世间讨一碗吃,无有太多妄想,做好【本分】不负他人,是为【真】。

得人恩惠而心存感念;知恩必报、不舍知遇、甘为衬托,是为【诚】。


得人信任,被寄予厚望,则砥砺前行、矢志不渝,无以复加而愿意付出所有,是为【乾坤正德】。

此乃极稀有“正士”之【底蕴】。


失去人品,无以【立信】。

失去感恩,无以【立德】。

失去反省,无以【立身】。


身、德、信,三者为世间珠玉,可自立自苛而不可外求所赐。


为表其志心和心行,国人自古以来重视言行与书法的端正。

以此明志、以此律己、以此表白、以此寄语。


童初自小,便有《三字经》启蒙。

启蒙而识字,识字而后练书写之法,明书写之要。

弱冠之年,学有寸进。

科举,必有正楷手书。

成人,其字如见其人。


正士,一身不忘书写。

【端正态度】与【勤学苦练】贯穿一生。


在东方国度,书法乃志向的根本、精神的物化、思想与道德的另类延续。




【2】




有了立意,人生所做各种事情自然有更为深刻的理解和领略。


一方面,在乎做好自己。

另一方面,在乎他人对自己的评价和认可。


内外互联。

心物合一。

自强不息。

厚德载物。


一个人更容易明确志向、严于律己,而走君子为信之本的立善道路。


字通天地。

墨融古今。

前人珍本。

后世心襟。


上古竹简,帛书真迹,或掩埋于地下陪伴达官显贵,或存于禁宫大内,为天子枕侧宝物。

足见珍稀。

坊间传颂。


古之帝王将相,皆有自己钟意的前人善本、真迹、信扎安放于手边。


日观之。

夜赏之。

勤抚之。

常仿之。


金钱外物,无可比拟。


东方书法文化,其独有的气场和品鉴体系几千年下来秀于世界文化之林,【蔚为壮观】。




【3】




东方书法之要,通三个非常神奇的【书写脉络】。


其一:笔墨心三者融为一体的独有经验体系。


其二:书法大师独有的人格魅力与气质的精华。


其三:临摹古人笔法之后的延续与独特创新之道。



大师笔法,是融合的产物。

大师墨宝,更是人生经历、内在修为、悟性心智与勤奋苦练完美交融的历史沉淀。



写一手好字,临帖是必要的。


然而,书者自己的信心,却不可在临摹的过程中丢失。


临,不仅仅是每日必修。

临,最关键是把握师承钟意书家的精神与笔法,减少个人的自大与意动。


基础阶段,在【像】与【似】的合一。

其字形、字体、字韵、字力、字气,都要求要求“求真”、“求无二”;求“形像神似”而忘却自己。


在进阶之道中,则开始融入自己。


东方书法,更重视个体前一世的【根基】与底子。

那个属于自己的原生态的气与精神,决定了自己的笔意和结构的洒脱。

而自身的心正是字形、大气、沉稳等笔意境界的源头的关键。



善书的人,【自信】大于临摹。
出彩的人,【境界】高于笔意。



没有自成一家的大气,再如何苦练,还是小成。


另一层面,善书的学者,人大小字兼顾、正行草信手拈来!


一半源于苦修。

一半来自临摹。

一半来自承袭。

一半来自彻悟。


若是能接通前世修为,此生亦不必拘泥字帖耳!



亦如“读经”,岂是为了【止念】?


读的是真心。

悟的是心性。


何来贬低自己总是一小小“沙弥”!


若不能与法相应、与佛会心,修到艰辛处,谬矣!








评论
热度(4)

© 墨窟 | Powered by LOFTER